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旅要闻

重磅!专场发布会上,赣州透露这些重要信息!

来源:${currentUser.inDepartmentName!}发布时间:2021-10-13 16:26:50访问量:

10月12日,江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赣州专场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





图片


发布会上

我市以

“解放思想,牢记嘱托,

奋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为主题

介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情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赣南老区,习近平总书记先后2次亲临赣州视察,9次对赣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党中央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以来,赣南老区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解放思想、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奋起直追,顺利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提前三年完成“两个翻番”目标,114.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等历史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十三五”以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我市持续推进“三大战略”,汇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指数;持续做大主导产业,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支撑;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活力;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组织保障,我市迈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坚实步伐,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老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生活更加美好。


发布会上

相关负责人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


你想了解的都在这!


1.赣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产业相融,是大湾区联动内陆发展的直接腹地。请问赣州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赣州毗邻广东,是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前沿。我们积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坚持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基础设施联通。赣深高铁年底将建成通车,赣州到深圳的时间将由现在近7小时缩短至2小时,真正融入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寻乌至龙川、信丰至南雄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即将形成5条入粤快速大通道。赣州黄金机场与深圳、广州、珠海等大湾区主要城市实现航线覆盖,赣州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越来越近。

二是积极推进开放平台共享。与深圳启动共建深(圳)赣(州)港产城特别合作区,积极探索“特区+老区”合作发展全国范例。成功开行“深赣欧”班列,开通运营“赣深组合港”,在全国首创“跨省、跨关区、跨陆海港”的通关新模式,真正实现同港、同价、同等效率。

三是积极推进重点产业合作。加强全产业链对接,建设配套大湾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重要基地,引进格力电器、同兴达电子、道氏技术等一批大湾区知名制造企业。加强科技协同创新,与华为共建云计算数据中心,成功加入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加强金融合作,引进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在赣州设立分行。全力打造大湾区的后花园和优质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开通广州、深圳至赣州旅游直通车,引进华强方特等大湾区知名文旅企业;入选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2个,占江西的97%。

四是积极推进公共服务接轨。全面对标大湾区营商环境,与广州、深圳、东莞、中山、惠州等地实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力打造比肩大湾区的营商环境。积极推进教育、医疗领域合作,广东省人民医院整体托管赣州市立医院,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引进广州高新教育集团、深圳远恒佳教育集团等在赣州办学,推动赣南老区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三区一园”目标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抢抓机遇、加快融入,奋力打造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基础设施发挥的支撑作用十分重要。请问,近年来赣州基础设施建设有哪些新进展和新变化?



答:

“十三五”以来,赣州市抢抓机遇,围绕“两新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建设:
一是新型基础设施提速快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开通5G基站8765个,建成全省最大的光磁一体化数据存储中心赣南数据湖一期,阿里巴巴(赣州)中心落地。加快融合基础设施发展,上云企业数超4000家,全省仅有的两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落户赣州;建成全省最大充电网络,投运各类充电桩2万余根、充电站900余座,超全省总数的1/2。
二是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聚焦群众关切,着力破解出行难、停车难等民生问题。加快中心城区五区交通互联互通,中心城区快速路通车51.2公里、在建64.5公里,建成跨区主干路270公里、过江桥梁32座;全市新建各类公共停车场982个、泊车位13.3万个。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市累计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679公里,建成投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21座,市本级、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6%、9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1204个行政村,居全省首位。
三是重大工程建设加速落地。北上南下通道加快打通,迈入高铁时代,融入“江西2小时生活圈”,形成通往长珠闽地区“4小时高速经济圈”,赣州黄金机场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供电能力由280万千瓦提高到43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居全省首位。水利事业步伐坚实,县县有应急备用水源或双水源,定南洋前坝、兴国洋池口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实施。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新老基建并重,围绕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区域性重要能源支撑点、创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等战略定位,加快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3.刚刚结束的赣州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八大行动”,将工业倍增升级行动放在第一位,请问赣州将如何推动工业倍增升级?



答:

全力主攻工业,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意义重大。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强市的目标,集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赣州工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打造有影响力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做强龙头,每年遴选20家左右龙头企业,一企一策重点扶持培育。力争每年形成2-3家百亿级、4-5家五十亿级的制造业领航企业。做大规模,培育1个5000亿元、5个2000亿元和N个500亿元产业集群。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改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开展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技术改造;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对接合作,引进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质量,发挥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稀有金属、电子信息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家具等传统产业,打造具有赣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优化提升产业生态。推进园区提标升级,深入推进“节地增效”,探索MO新型产业用地模式,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配套,聚焦项目提高产业集聚度,提升园区承载力。培育千亿园区,力争到2025年,赣州经开区营收突破2000亿元,章贡、龙南等5个开发区营收分别突破1000亿元。强化产业政策扶持,整合优化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重点在企业创新、技改升级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涉企政策直达机制。提升要素保障能力,用地、新增生态环境容量和能耗指标优先保障优质项目;支持设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各类基金,推动资金链和产业链良性互动;实施“赣州工匠”培育行动,培养产业急需实用型人才。

三是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打通产业链断点、堵点,发展供应链、培育创新链。推动“全产业链放权”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园区首位产业“一链办”。全面推行政企圆桌会议制度,破解制约产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难题。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协会服务的多元化模式。




4.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赣州是如何巩固拓展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



答: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们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一是坚决防止致贫返贫。建立健全“一月一排查、一季一报告”监测机制,对易致贫返贫人口实行动态监测、分类帮扶,全市共识别“三类人员”9916户38887人,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全面启动新一轮驻村帮扶,新派的1718支驻村工作队,5026名工作队员全部到岗到位。

二是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常态化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动态清零。进一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抓好控辍保学,延续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巩固“三保障”成果;组织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行动,加强农村饮水设施管护,全面保障饮水安全。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探索建立搬迁安置点县乡领导挂点联系“点长制”,狠抓帮扶政策落实,强化社区管理,确保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三是着力提升产业就业帮扶水平。实施乡村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延续“五个一”产业帮扶机制和“一领办三参与”合作模式,围绕主导产业和农特产业,利用龙头带动、吸纳参与等形式培育职业菜农、职业果农,帮助农户持续增收。强化就业引导,帮助55.51万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

四是持续补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因地制宜推动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乡村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筑牢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5.赣州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十分丰富,请问赣州市在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

赣州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此浴血坚持,红色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我市立足红色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红色旅游,年接待红色旅游游客达4000余万人次。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全市旅游接待人数876.8万人次,同比 2019年增长13.2%,旅游收入49.2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19.2%,赣州国庆假期商圈热度增幅71%,全国排名第一,我们有信心将赣州打造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一是加快提升景区品质。加大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和红色文化的传播,注重讲好红色故事,开发参与式、沉浸式体验项目,并利用VR、AR等现代科技对红色景区实施提升改造。市内拥有国家5A级景区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国内首家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方特东方欲晓乐园已建成开放,打造了红色旅游新体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正在加快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我们将着力打造一批红军村、红色旅游重点村。

二是着力优化线路服务。在打造优质景区的基础上,我们串连相关县(市、区)的红色旅游景区,推出了“初心路”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全景感受赣州的红色历史。我们还串连江南宋城、丫山、阳明湖等一批“绿色”“古色”景区,能让游客在参与红色旅游的同时,切身感受到赣州的厚重人文、优美风光和发展变化。

三是不断完善旅游配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我们持续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要素建设,一批红色主题特色菜、红色文创产品、红色精品演艺相继推向市场,一批红色主题餐厅、民宿相继建成运营,推出了“追寻共和国足迹”“重走长征路”等广受好评的红培、研学产品。

赣州是座开明开放、热情好客的城市,我们将抢抓赣深高铁开通机遇,面向湾区、通达全国,深入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在此,诚挚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赣州观光旅游。

文章关键词:
分享文章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