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规划

赣州市文广新局2017年工作要点

来源:本站编辑发布时间:2018-07-03 00:00:00访问量: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良好开局的关键一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也是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承上启下的一年。全市文广新系统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省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市委“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和打好六大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致力于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致力于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致力于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致力于推动赣南文化“走出去”,努力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切实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1.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党组带头学,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守文广新系统意识形态阵地。

3.推动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督促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从严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铁的纪律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方面。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党外监督的作用。

4.突出抓好党风廉洁工作。巩固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作风建不断引向深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力度,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

二、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5.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学习宣传贯彻。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学习宣传贯彻,加快推进相关改革任务的落实,不断开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局面。

6.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开展2017公共文化服务“绩效年”活动。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完善服务质量监测体系,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依托城乡文化阵地,盘活基层文化服务设施。创新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机制,引导居民和村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基层社区服务网格进行管理。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对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实施效果、服务效能等方面的监督和评估。以公共文化机构联盟等形式,推进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做好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深入开展“书香赣州”全民阅读活动。加快实施市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指导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实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工程”。推动基层农村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资源共享、渠道互通、统筹分配。巩固“户户通”成果,统筹有线、无线卫星覆盖,推进数化、智能化、移动化接收,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的新型服务体系。

7.继续深化“示范区”创建。发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继续推进“文化+电商”。三年内实现全市乡、镇和较大的行政村建有“文化+电商”服务站,积极筹备全省现场会在赣州召开。二是继续推进“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新建、提升、整合等途径,使我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标准。三是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进第二批158个示范单位建设。四是继续推进文化精准扶贫。确保到2020年我市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8.不断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一是打造群众文化精品。以文化惠民周活动为引领,在中心城区“组团”开展“我们的节日”、“百姓大舞台”、赣南采茶戏精品展演、“非遗”展演展示及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等文化活动。在乡村打造一批群众文化精品,优化民间民俗活动,组织参评“群星奖”。二是加快数字化建设。加强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高数字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提高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服务水平。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深入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四是壮大全市文化馆联盟。市县联动,整合资源,为城乡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服务。五是深化“四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动县级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组建理事会,完善治理结构,增强内力、动力和活力,提高服务能力。

三、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

9.大力繁荣艺术创作生产。配合纪念建军90周年,中国共产党第19次代表大会召开,实施艺术精品尤其是红色精品创作工程。抓紧大型赣南民俗音画《客家儿郎》的排练,争取今年5月与观众见面。修改提升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改编提升大型兴国山歌剧《老镜子》。着力推进以“赣南红色题材”为内容的电影拍摄。开展美术作品异地交流活动,策划赣州美术作品赴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江西省第三届漫画展、纪念建军美术作品展等10个以上展览活动。组织文艺院团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创作采风活动、“百名书画家、万幅好作品”进村入户活动。开展微作品征集大赛。

10.实施赣南采茶戏传承振兴工程。贯彻落实《关于赣南采茶戏振兴工程实施意见》,举办全市赣南采茶精品展评活动。重点举办黄玉英师生演唱会、尹文华作品专场音乐会、刘洪忠作品专场音乐会,出版黄玉英、张宇俊、张红英赣南采茶戏声腔音乐专辑。抓好赣南传统戏曲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活动。继续办好赣南采茶“歌·舞·戏”周末剧场惠民演出。

四、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

11.实施《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以普查摸底、调研整理为基础,推动各县(市、区) 制定相关保护规划。健全完善组织领导、资金支持、督查评估体系,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推动成立“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非遗”传习所、综合传习展示中心和传承展示馆。积极开展“非遗”宣传示传播活动。积极向上申报“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国家“十三五”期间“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储备项目。开展“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实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扶持计划和抢救性记录工程、生产性保护工程、关爱工程。

12.加强文物保护。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对客家围屋进行抢救性修复。充分利用中央、省文保专项资金,保护修缮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古建筑等文物。维修保护通天岩石窟、七里镇窑址、赣州文庙、蒋经国旧居、中华儿童新村等文保单位,组织申报赣州武庙、黄金渡码头保护维修项目。提升市博物馆新馆陈展及接待水平,加快推进革命史展厅陈列布展。进一步做好地方文献征集和古籍普查整理工作,推进古籍资源数字化。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做好全省博物馆评估定级及国家二、三级博物馆运行评估筹备工作。强化各级文物的保护措施,确保文物安全。

13.振兴发展民俗民族民间文化。以广大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民俗民族民间文化。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大力培育地方民俗文化品牌,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动。加强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戏曲等的抢救,使优秀传统文化显出来、活起来、传下去。把传承弘扬优秀民俗民族民间文化融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美丽乡村。配合做好客家传统古村落文化内涵的挖掘、宣传,做好村落古建筑的甄别、遴选、保护和项目资金申报等工作。

五、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4.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印刷包装、视听设备、动漫游戏、数字影视、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支持宋城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二期、上犹油画创意产业园二期建设,推动赣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园,充分利用中心城区企业退城进园、旧厂房改造项目,建立文化创意孵化基地、文化工作室等,引进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加强赣州国家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信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构筑数字视听电子产业发展集聚区。支持帮助一批文化企业上市。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15.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综合监管,全面推广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创新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电影放映等市场监管工作,落实“双随机”抽查制度,依法有序进行事中事后监管。认真组织开展“扫黄打非”2017“清源”、“净网”、“护苗”、“秋风”四大专项行动和版权“剑网”行动,深入开展打击非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和境外电视网络接收设备专项整治工作,加大报刊和广播电视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软件正版化工作长效机制。

16.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围绕全市打造宋城文化旅游核心区、红色旅游区、生态休闲度假区、客家文化旅游区“一核三区”文化旅游格局,推动建设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推动文艺精品入驻旅游景区,努力开创赣州文化旅游新局面。

六、提升赣南文化影响力

17.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在城乡建设数字文化资源“一站式”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富有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推广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推进手机终端软件(APP)、微信、微博等基于新媒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实施中央、省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项目,推进“十三五”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级广播电视发射覆盖远程监控系统运维。要特别重视重要时期的广播电视播出管理,确保播出安全。

18.拓展文化交流。推动赣南文艺精品和优秀文化遗产对外传播、交流、展示。积极参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域文化联动活动。认真组织“春雨工程”——赣南文化援疆活动,让赣南好声音唱响天山。邀请国内外知名文化团体、文化名人来我市开班授课、考察交流、创作采风、展演展示。

19.发展文化贸易。积极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联的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演艺会展、旅游休闲、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拓展文化消费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和社会力量挖掘特色资源,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加强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和营销网络建设,组织参加国际国内文化产业博览会,扩大赣南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场次,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鼓励上网服务企业把城乡基层上网服务场所改造成为适合不同人群、兼具上网服务、社交休闲、竞技娱乐、电子课堂、远程服务、电子商务等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场所。

七、加强文广新保障体系建设

20.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着力培育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文广新干部队伍。

21.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为抓手,通过办班培训、择优录取、实际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热衷于文化事业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强赣南采茶戏后备人才培养,推动相关大中专院校定向招收培养赣南采茶戏表演专业学生;支持文艺院团招录引进专业人才。聘请专业导师进行赣南采茶戏声腔、导演编剧培训。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培训上岗,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依托“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和生产性保护基地,培养优秀“非遗”传承人。拓展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和民间文化组织的作用,深入乡、村(社区)培训基层文化骨干。发现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人。建立健全扶持激励机制,加大对文化拔尖人才的奖励和扶持。

22.提高机关效能。完善并严格落实机关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行政,制度管人。坚持领导带头改作风提效率,以上率下。建立重要工作、重大活动督促检查机制和预算管理、政府采购内部审计常态化制度。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公文运转、机要保密、综治信访、安全生产等工作。畅通上下联络渠道,加强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建,提高信息质量,搞好文广新工作统计和数据上报。

 
文章关键词:
分享文章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