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全市文化基本情况统计

来源:${currentUser.inDepartmentName!}发布时间:2010-11-05 00:00:00访问量:

全市文化基本情况统计 
                                             赣州市文化局


一、全市文化机构情况

至2007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构409个,从业人员1905人。其中,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市、县二级文化局)20个,从业人员320人,在从业人员中有行政编制124名(会昌县文化局与教育局合署,寻乌县文化局与教育局、体育局合署);艺术表演团体17个,从业人员509人;影剧院(演出场所)23个,从业人员190人;群众艺术馆1个,从业人员25人;文化馆18个,从业人员173人;乡镇文化站(中心)292个,从业人员305人;公共图书馆18个,从业人员195人;文物管理所6个,博物馆、纪念馆12个,文博从业人员188人。通过不断调整充实,文化机构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以各类国办文化企事业单位为主体、文化社团和民营文化娱乐行为为补充的市、县(市、区)、乡(镇)三级文化网络。

在全市文化从业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1460人,其中,高级职称55名(其中正高6名),中级职称464名。在职干部队伍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115名,大专学历的有439名。在职干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含35岁)的有326人,约占总数的22.3%;36-50岁的有785人,约占总数的53.8%。

二、全市特色文化情况

赣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宋城文化、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三大特色文化系列。赣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1、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赣州。在国务院公布的10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赣州有两个特点:其一,赣州是江西所有城市保存文物古迹最的城市,具有丰富的古遗迹遗址、古建筑、古代工程建筑;其二,赣州现存文物古迹,基本上都是宋代文化遗存,是文物古迹型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仅在赣州城,就保存有古城墙、慈云塔、福寿沟(下水道)、浮桥、八境台、郁孤台、文庙、七里镇古瓷窑、通天岩石窟和灶儿巷、南市街历史街区等宋代文物古迹。因此,赣州城被专家誉为宋城博物馆。

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共64个点。其中历史文物6处7个点:赣州古城墙;赣州通天岩石窟;赣州佛塔1处5个点(赣州慈云塔、信丰大圣寺塔、安远无为塔、石城宝福院塔、大余嘉祐寺塔);赣县大宝光塔(玉石塔);大余梅关古驿道;龙南客家围屋1处2个点(关西新围和杨村燕翼围)。近现代史文物4处52个点: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旧址群1处33个点、兴国革命旧址群1处5个点、于都红军长征出发地1处14个点、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1处。

3、省级文物保护单54处。代表性的有赣州文庙、七里镇古瓷窑遗址、玉虹塔、瑞金龙珠塔、宁都山堂古窑址、宁都翠微峰摩崖石刻、于都岭背镇水头明代步蟾坊、兴国中共江西省委旧址、赣县白鹭村建筑群、会昌古城墙、会昌羊角水堡、石城杨村坊式亭、寻乌潘任墓。

4、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9处。代表性的有赣州城区的郁孤台、八镜台、蒋经国先生旧居、东园古井、建春门浮桥、七里镇万寿宫等。

5、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处。即龙南县关西镇新围村、安远县镇岗乡老围村、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于都县桥头乡上堡村、瑞金市九堡镇密溪村。

6、市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3处。即南市街、灶儿巷、中山路。

7、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25处。代表性的有赣州城区的魏家大院、三潮井、阳明路至至圣路骑楼、章亚若旧居、标准钟、赣州铸钱监遗址、中共华南分局扩大会议旧址、宁都县的东龙古村落、安福棋盘老街、上犹县的大石门古村落,石城县的陈联客家古民居等。

8、我市于2007年9月公布了赣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民间音乐4项、民间舞蹈8项、传统戏剧5项、曲艺3项、传统手工技艺5项、传统医药2项、民俗10项,共计七大类37项,其中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有19个项目入选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个项目入编大型文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6个项目申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赣南采茶戏。赣南地方传统戏主要有赣南采茶戏、宁都采茶戏和东河戏。赣南采茶戏是中国采茶戏艺术的始祖,发源于安远县九龙山一带,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他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是赣州土生土长的古老剧种。新中国成立后,赣南采茶戏得到了新的传承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文化“三改”完成之后,赣南采茶戏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从历史的阴影中走出,从田间地头登上了大雅之堂,采茶戏迅速成为闻名全国的地方戏曲。赣南采茶戏《怎么谈不拢》《茶童戏主》先后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搬上银幕; 1993年创作的《山歌情》,几乎包揽了全国地方戏曲(南方片)展演所有的一等奖,并于当年年底应邀到北京演出,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大奖”殊荣,采茶戏新一代的杰出演员张曼君和龙红获得戏曲表演最高奖“梅花奖”。此外,作为赣南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采茶戏,在省、市的各项大型活动中展演,获得各级领导、海内外客商和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为扩大赣州的知名度、提高赣州城市的文化品位及在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中均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2006年5月,赣南采茶戏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三、全市文化硬件建设和投入情况

近年来,全市文化硬件建设和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阶段,改造、维修、新建各类文化设施40个,其中正在新建文化艺术中心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新建、维修博物馆(纪念馆)6个,文化广场4个,影剧院5个及其它文化设施15个。2007年10月举行了赣州市博物馆·城展馆项目开工奠基仪式,项目总用地面积30亩,总投资1.48亿元,总建筑面积19618平方米;赣州城区休闲娱乐城于2007年11月10日动工兴建,占地面积35亩,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会昌、信丰、寻乌、南康、崇义等县(市)的文化艺术中心已在2007年动工,赣县已建设了一批农民休闲娱乐场所,全市已有8个乡镇文化站作为国家试点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

四、全市文化资源及保护利用情况

1、公共图书馆情况

全市县以上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为165.63万册,总建筑面积34827平方米,财政拨款总额692.5万元,年购书经费总额76.88万元(其中,赣州市图书馆年购书经费23万元)。全市公共图书馆在正常开展对外图书借阅、举办各类知识讲座、读书演讲活动的同时,还坚持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2007年,各图书馆共送图书下乡百余次,送图书8.5万余册。

赣州市图书馆。赣州市图书馆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始建于1926年,当时名为赣县公立中山图书馆,1927年更名为赣南公立中山图书馆、新赣南图书馆,1952年更名为赣州市图书馆至今。赣州市图书馆由各具特色的中心馆和少年儿童图书馆组成。中心馆位于新城区长征大道,于2001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已成为赣州市文化标志性建筑之一。少年儿童图书馆位于老城区健康路,是赣州市少年童文化娱乐活动中心。

市图书馆环境幽雅,建筑风格独特,馆藏丰富,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现馆藏图书28.84万册,其中珍藏一批珍贵古籍3万余册,古籍中有线装3.1万册,善本186种(2700余册)。尤以蒋经国先生在赣南活动时期创办的《正气日报》、《民国日报》等地方珍贵文献闻名全国。

市图书馆现有图书馆学、信息、英语、计算机、中文等专业工作人员40人。实行全开架管理方式,向读者提供图书和报刊借阅、地方文献及工具书检索、网上检索、网上阅读、信息咨询、文献复制等多项服务,全年365天开放,较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特别是中心馆,启动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有多功能报告厅,展览厅及电子阅览室、石景宜赠书陈列室等各类阅览室10多个,共1000多个座位,尤以多功能报告厅和展览厅,经常开展学术、科普等讲座、报告会和美术书法展、科普展等丰富多彩的讲座展览活动,形成了读者活动品牌,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

赣州市图书馆先后获“全国文明图书馆”、“全国读者喜爱的图书馆”、“第六届江西省巾帼文明岗”、“市园林化单位”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赣州市图书馆是全省唯一实行365天开放的市级图书馆,该馆年办图书借阅证2050个,读者流通量25.4万人次,图书流通量22.4万册次。

2、博物馆情况

我市馆藏文物丰富多彩,全市共有各级馆藏文物36640件,一级文物73件,二级文物281件,三级文物5165件,其中赣州市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74件、三级文物348件。

赣州市文物管理局(赣州博物馆)。赣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61年,文革时期曾合并到当时的文化站,1978年重新设立赣州市博物馆。赣州市博物馆主要负责征集本行政区划内的出土文物,收藏市本级的国有文物,现有文物藏品3303件,其中以字画和瓷器为精品,以客家民俗文物为特色。目前,赣州市博物馆新馆正在建设当中,馆址位于新城区市政中心对面。

赣州市博物馆一直负责城区文物景点的管理和开放工作,目前,对外开放的文物景点有郁孤台、蒋经国先生旧居、八境台、古城墙、文庙、舍利塔、虎岗中华儿童新村等,2007年接待参观人数15万人次,门票收入190万元。2006年,赣州市博物馆升格为副县级单位,同时增挂赣州市文物管理局的牌子。现共有在编人员34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人。

3、文化馆(群艺馆)情况

2007年全市18个文化馆参加了评估工作,评出一级馆1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3个,市群众艺术馆及大部分县馆未达到国家三级馆的标准。

赣州市群众艺术馆。赣州市群众艺术馆是赣州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专门从事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的公益性事业机构,隶属赣州市文化局,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曲艺、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等专业为一体。赣州市群众艺术馆成立于1958年,办公面积1044平方米,下设办公室、群文活动部、调研策划部、创作部、培训中心五个部门。

赣州市群众艺术馆主要工作职责是:组织、协调、策划、实施具有示范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辅导培训文化馆(站)、业务部门及具有一定水平的文艺团队骨干人员;面向社会开展艺术教育和培训,为群众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故事、曲艺等艺术门类的创作、演出、展览进行辅导、培训和实施;组织开展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搜集、整理、保护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建立健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开展对外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文化产业经营活动。

近年来,赣州市群众艺术馆积极承接市政府重大节日、重大庆典中的大型群众演出、展览活动;承接各项中心工作需配合宣传的群众文艺表演、展览活动;承办各种群众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等活动。赣州市群众艺术馆注重加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指导下切实加强辖区内各县(市、区)以及乡镇的文化站建设,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充实群众的文化生活,有效地防止封建迷信、腐朽没落的文化蔓延滋长,为社会的安定和谐与进步发展提供了积极有利的文化氛围。

五、市直文化系统情况

1、基本情况

市直文化系统共有在册干部职工365名,离退休干部职工186人(其中离休干部10人)。在职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268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19人,享受国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的3人。

2、市文化局情况

目前,市文化局机关编制数为20名,其中行政编制18名,工勤编制2名,现有干部职工20人(其中工勤1人)。现有职能科室5个(办公室、艺术科、社会文化科、文化市场科、文物科)及机关党委(配专职副书记1名)、监察室(配专职主任1名)。

“三定方案”核定我局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3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职数9名,其中正科级7名。现实有在职人数20名(其中工勤人员1名)。离退休人员12人(其中离休1人)。现有局长1名,副局长4名,(其中1名兼任赣州市文物管理局局长),纪检组长1名,调研员1名编制在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副调研员3名(其中2名从领导岗位改任,1名兼任科室负责人)。

3、市文化局职能

(一)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和制订全市文化事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负责组织监督实施。指导、协调县(市、区)的文化工作和文化体制改革。

(二)负责管理本级文学、艺术事业;指导全市文学、艺术创作和生产;协调全市性重大文化活动。

(三)负责规划、实施市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市级公共文化设施。负责制订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发展。

(四)负责管理市规划城区内的文化市场和省文化厅委托的文化市场;负责歌舞娱乐、网吧、电影、音像经营和营业性演出的审批工作;负责全市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协调全市文化市场稽查工作。

(五)负责管理本级社会文化、图书馆事业;指导全市各类社会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六)负责管理市本级文物、博物馆事业,管理市规划城区内的文物和文物景点;组织监督实施上级有关文物、博物工作的政策、法规。指导全市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七)负责管理全市对外文化工作和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的文化交流。

(八)负责管理本系统艺术教育工作和文学、艺术、图书资料、文物博物专门人才的培养;指导全市文学艺术、文物博物、图书资料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九)承办市委、市政府和省文化厅交办的其他事项。

4、市文化局下属单位

市文化局现有直属事企业单位14个,其中副县级事业单位4个,即赣南文艺学校、赣南采茶歌舞剧院、赣州市图书馆、赣州市文物管理局(市博物馆、赣南客家博物馆),均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正科级事业单位8个,即赣州市群众艺术馆、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赣州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直属大队、赣南画院、赣州市通天岩文物管理所(以上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赣南文艺培训中心、赣州市文化演出服务公司、赣州南方美术学校(以上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文化企业单位2个,即赣州市电影公司、赣州市文化发展公司。

5、市直文化系统经费情况

2007年市财政下拨给市直文化系统的年度财政经费总额为2000万元(含人员支出经费)。其中:

(1)市文化局机关:194万元。(人员支出经费为88.35万元,事业及办公经费80.44万元)。

(2)直属单位9个财政拨款事业单位1806万元,其中:人员支出经费713.65万元;文物、图书购置经费64万元,公用经费411.56万元。

(3)安排专项经费61万元,其中:文化事业发展资金50万元,文物保护专项经费11万元。

六、2008年的工作重点

2008年,市文化局将以推动全市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八个一”的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做好全年的文化工作。

一是探索一个适应科学发展观的好机制,重点是抓学习,开展“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并逐步形成制度,使赣州文化事业科学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和完善。

二是谋划一个能形成品牌的文化活动,重点是谋划好“欢乐赣州”广场文化活动,推动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开展。

三是搭建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重点是组织举办好7月下旬的首届中国(赣州)地方小戏展演。

四是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重点是要强化精品意识,组织参加全省声乐大赛、“践行科学发展观”红歌赛及“金色童年”大赛;4月份组织举办“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巡演活动;11月份组织创作一台大型采茶戏、一台小戏,参加全省现实题材剧目展演。

五是组织一次以上对外文化交流,重点组织好6月份我市客家艺术第一次走出国门赴新加坡演出。

六是保护和利用好一批文化遗产,重点是:抓好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继续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做好申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组织开展“采茶戏进校园”动;坚持“采茶小剧院”的正常演出。

七是建设好一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是: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抓好县级三馆一团(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专业剧团)、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的重点建设;做好赣州市博物馆新馆、赣州休闲娱乐城2个重点文化设施项目的建设;做好赣州市文化艺术中心的选址、可行性报告、立项等前期工作。

八是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和文艺人才,重点是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做好赣南文艺学校联合办学及采茶戏定向招生工作。


文章关键词:
分享文章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