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

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落户”赣州

来源:本站编辑发布时间:2014-01-17 00:00:00访问量:

保护客家摇篮  传承中华文脉

——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落户”赣州

 

记者从市文广局获悉,2013年1月6日,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在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是继婺源县列入跨地域(安徽、婺源)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江西省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件大喜事,是我市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据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传统文化及其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使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特定区域。保护区规划管理时长为10-15年。至目前,文化部已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等13个实区。

赣南全世界最著名的客家诞生地和大本营之一,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同时又是全国最大的客家聚居地,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总数超过800万。赣南的客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目前,赣州已有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公婆吹》”、石城灯彩、信丰古陂“蓆狮”“犁狮”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2项,在客家文化领域影响极大。在赣州设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增强赣南客家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传承力,推动地域文化传承繁荣,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赣州市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摆到了重要位置,纳入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客家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增强了客家文化(赣南)在海内外的知誉度和影响力,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对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愿望非常强烈,具备比较成熟的建设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的人文社会条件。

下一步,我市有关部门将按照《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领导机制和保障机制,认真制定科学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保护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全面启动“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为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赣州市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局  郭志勇

2013年1月8日

文章关键词:
分享文章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