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山拥水抱赣州游,客家情浓

来源:本站编辑发布时间:2020-04-22 00:00:00访问量:
乘车在赣南腹地行驶,高速公路两旁是起伏的江南丘陵,茂密的植被将山地覆盖,点缀其间的则是片片的脐橙树苗。 每逢初冬,漫山遍野的脐橙静待采摘,然后从这里被运往全国各地供人们饕享。 赣南脐橙果大形正、橙红鲜艳,果汁含量极高,早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一张名片。 这个“甜蜜的标签”属于赣南,正如同景德镇的瓷器、婺源的油菜花、庐山的书院之于江西一样。 低调的赣州用丝丝甜蜜抓住了人们的心,而来到这里我才发现,赣州的魅力如同一张细密又巨大的网,网罗起了古今历史,更网罗起了这个地区的未来肌理。

   

山水相连哺育千古宋城

       

江西简称“赣”,是因为属于长江主要支流之一的赣江流经省内。要书写这个复杂的汉字,大概多数人都会先翻翻字典再下笔。江西省的南门户赣州,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先民因战乱而南迁,这里便是必经的据点。赣南万千山,品格各不同。赣州左拥罗霄山脉,右揽武夷山脉,头枕南岭山脉,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森林公园9个,森林覆盖率达76.2%,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1倍,很多都是原始森林。正是这样一座有山有水的城市,在我国的历史与现在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古以来,交通要冲往往是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据点,正如同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张掖一样,赣州通天岩石窟的开凿也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从赣州市区驱车,路过即将改建的宝葫芦乐园、正在建设的方特乐园和崭新的海洋世界这些赣州市最新规划的“旅游大道”,就能到达一个古意浓厚的世界。通天岩石窟建于唐朝,盛于北宋,至今保留唐朝至宋代的石龛造像359尊。南方特有的丹霞地貌景观加上摩崖石刻,形成了忘归岩、观心岩、龙虎岩等历经千年的景观,再加上古今名人在此生活过的足迹,更使通天岩拥有了“江南第一石窟”的美名,其中最有名的一处,当属王阳明讲学的洞窟。步入景区,沿着片石铺就的石径,踏汀步、绕山塘、登石级,穿过一条幽静的山谷,眼前豁然出现一僻静的洞窟,这就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讲学之处。此外大洞套小洞,小洞内,王阳明正在给其弟子陈九川、邹守益讲授他的“致良知”,要求学生强调自我修身,并断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心明就是天理”,所以后人把他讲学之处叫“观心岩”。景区中阵阵凉风送爽,转弯,精巧的瀑布不加掩饰地闯进眼眸,沿着游道石板阶梯一直向上攀爬,看着从高处流下来的溪水,不急不缓均匀地从脚边流走,意境舒缓。无论是参祥拜佛、品读古代题刻,还是在沟谷掩映中的通天湖泛舟赏景、登上峰顶的群玉阁远眺赣江,都可以领略到通天岩这座江南石窟的绰约风姿。


       赣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两句顺口溜:“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得来。”“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可见,古城赣州很早以来就是一座山川秀丽、楼台雅致、街市繁华的商业城市。拥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母亲河,大概是一座城市最大的幸运之处,而赣州市则由两条大河环抱,一条叫章江,一条叫贡江,两条江朝北合流一处形成赣江。要观赏壮观的章江、贡江河流,就要前往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古往今来,郁孤台凝聚了很多文人墨客的文彩风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宋代诗人辛弃疾,一首“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成为了现在的千古绝唱,使得更多人对郁孤台有了别样的情感。


       “一座赣州城,整部宋代史”,赣州古城的每一块老城砖、每一片旧城瓦,都似在娓娓道来一段段逝去的往事。位于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赣州古城墙始建于汉代,距今有两千年的历史,如今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则建于北宋嘉祐年间,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北宋砖墙之一。行走在古城墙上,一边是千年不变的滔滔江水,而另一边则传来了学校的阵阵读书声,能够在这宋代的古城墙下写字读书,定别有一番滋味。沿着古城墙向前,是一座雄伟的四方古建筑——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的八镜台。在这里不仅仅可以登高望远,还可以好好感受一些古城墙最精华的部分,站在八镜台沿江眺望,可以看到“赣州一绝”古浮桥,当然,一定要走近了才能细细品味古人的智慧。古浮桥因为临近古城墙的建春门,也被称之为建春门浮桥。浮桥始建于宋乾道年间,至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它长400余米,连接着贡江的两岸,桥面分为33组船只,桥板用绳索相连接,水底位置用铁锚固定,非常牢固,所以经过800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在使用,依旧为两岸的人们提供着便利,也成为这座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走在古浮桥上不免会觉得有点晃动感,但不至于让人觉得害怕,这里的水流丰富,河道宽阔,至今依然有货运船只航行。两岸也不乏一些常年生活在船上的渔民,基本上以捕鱼为生,在岸边贩卖一些自己的劳动成果贴补家用。


       客家风情贯穿历史迷踪


       赣州的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中原汉族经西晋五胡乱华、唐末黄巢起义、宋代“靖康之耻”三次南迁,并与赣南原居民文化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迢迢南迁路,赣州第一站,赣州是最早且最多接受南迁移民的土地,也因此成为了客家文化的摇篮与发祥地。咸辣的客家菜、十里八乡不同音的客家方言……虽没有走遍赣州下属的18个县市,客家文化的特色却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其中最令人惊叹的,还是客家建筑。

       

说起客家建筑,一定会提起的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围屋”。住在围屋里的客家人,过着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群居生活。如果是规模稍大的围屋,可以住成百上千人,他们同姓、同宗族,有的甚至还是同一先祖的直系血后代。尽管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围屋,但这里始终是他们记忆中的故乡、心中的一抹乡愁。在赣州市安远县镇岗乡,有一座中国最大的方形围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东生围”。客家人迁徙而来,易与当地土匪和土著人产生矛盾,为了满足生活所需,围屋就建成了防火防水防盗和抵御外侵的土木结构,被誉为“刀枪不入,水火难攻”。这座围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二年,是当时一位陈姓富人耗时8年建成,这座围屋共有199间房间,有防御外敌的坚实炮台,有四通八达的九井十八厅,有弥漫着香火味道的祠堂。见证了迁徙而来的陈氏家族兴盛的东生围,最多可以容纳近千人居住。风云流转,世殊时异,大大小小的石子绕着回字形的围屋铺就而成的石板路,向人诉说着围屋的过去与辉煌。


       共和国摇篮传承红色基因


       除了客家文化,赣州更为人所知的,还有一段段关于红色文化的记忆。这里,自古就是一座英雄之城,是连接着赣、湘、闽、粤的江南重镇。赣州苏区,精神正气。80多年前,赣南成为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从这里诞生,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万里长征从这里起步。如今走进赣南苏区,还能领略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位于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有着“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之称的于都河、位于叶坪的红军烈士纪念塔等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一段光荣的红色历史。


       毛主席的《长乡调查》揭示了“坚持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苏区的思想和工作风气;聆听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分田地,夜打灯笼访贫农”,敬仰当年苏区干部的廉洁奉公、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苏区作风;品读《菩萨蛮·大柏地》,遥想红军当年反围剿鏖战急和胜利后的欢腾;吟诵《梅岭三章》,感悟革命的腥风血雨和志士的前赴后继。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红井旁,人们纷纷跃跃欲试,想要从井中亲自打起一桶水,舀起一勺一饮而尽。在这里,人们领略苏区血浓于水的党群干群军民关系,真正懂得为什么当年苏区人民能够创造“第一等的工作”,为什么苏区人民母送子、妻送郎踊跃参加红军,为什么赣南会有多达134位开国将军、11万革命烈士,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时代赋能开启赣州新发展


       赣南多山,每座山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而有一座山,则更为特殊。位于赣州安远县的三百山,被誉为“东江之源”,粤港居民的饮用水源头便发源于此,是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纪念意义的旅游胜地。三百山景区门口,可看到由香港爱心人士捐赠的“思源亭”和方鼎。三百山重峦叠嶂,山内满谷纵横,山上森林茂密,随处可见参天古木。据了解,三百山境内的森林覆盖率达98%,1700余种高等植物在其中争奇斗妍,可谓天然大氧吧。


       行走在漫云栈道上,讲解员向游客介绍着沿途所见的珍惜植物。本着生态保护为主的原则,经过两年的闭关提升,三百山景区已于近日重新开放,站在新增的长230米,高200米的玻璃索桥,惊心动魄之余,四周各山峰的葱郁美景尽收眼底。东江源寻根、云间的栈道徒步……提升后的三百山景区亮点满满,正争创国家5A景区。山间景色令人应接不暇,山势、林海、瀑布,山水林石俱美,清新的空气充斥着人的胸腔,微风拂过树林发出阵阵的响声,远处的巨大水瀑,呼啸着汹涌而下,直坠百米深潭。凭栏远眺,一览众山小,群岭逶迤雄峻秀美,山外有山一望无际,让人顿时心生万丈豪情。


       去年,赣州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08亿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总收入1120.26亿元,同比增长39%。“过去一年,我市旅游扶贫成效进一步彰显。2018年,全市共有乡村旅游扶贫项目186个,通过发展乡村游与休闲农业,帮助16万余人就业,30余万低收入人群辐射收益。”赣州文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实施“智慧旅游”的大背景下,赣州旅游发行了面值为200元的旅游年卡。“游客仅凭赣州旅游年卡在一年有效期内可多次游览赣州十余个5A、4A级旅游景区,单个景区最多可进入12次。赣州旅游年卡从2017年8月11日正式启用。让游客与景区都得到看得见的实惠。”


来源:环球时报


文章关键词:
分享文章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