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群众文化

用文学艺术作品宣传赣南更具影响力

来源:${currentUser.inDepartmentName!}发布时间:2013-12-04 00:00:00访问量:

用文学艺术作品宣传赣南更具影响力

——访天津作协专业作家王松

 
天津作协专业作家王松。记者吴书梅 摄

  “赣州是一个稳步发展的城市。每次来我都跟我的同行介绍赣州稳步发展的一面,比如说福寿沟排水系统,从宋朝用到现在,这是值得称道和自豪的东西,它代表了赣州城市精神和发展风貌。”5月17日,天津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王松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王松于2010年5月第一次来赣州,后来,为了创作,他自己也记不清来了多少次赣州。他说,很感谢这片红土地以及赣州的人民群众,给了他创作资源,让他得到了丰富的文学创作营养。

从2010年下半年,他多次往返天津与赣州,在半年时间里创作了12部中篇小说,很快在全国一流的文学刊物发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各种文学选刊和选本转载。后来,他又把这12部中篇小说串起来,出版了一部38万字的长篇小说《红》。

长篇小说《红》被列入中国作协2010年文学创作重点扶持项目,也是百花文艺出版社庆祝建党90周年的重要书目。该书以1934年红军长征前后为时代背景,讲述了12个关于“红”的故事,分别归属于“他们的红”“土地的红”“她们的红”“杜鹃的红”四个章节中,塑造了一组赣南苏区人物群像。

王松深情地说:“我写这个的时候经常泪流满面,我为我笔下的人物所感动,我觉得有一种深重的责任感,我应该把他们写出来,有责任把当年赣南那些普通人民群众为革命作出的贡献、付出的鲜血和生命表现出来。”

重返红色岁月,让王松有了新的灵感。“这次来赣州,我还是带着责任来,我正在准备一个长篇《山鬼》,准备把池煜华老人和她丈夫李才莲的凄美爱情故事单独写成一个长篇。同时,我还要把赣州文学院院长卜利民与池煜华老人建立的特殊感情表现出来,那是赣南文学家与赣南革命历史的一种关系。”王松说。

当前,中央加大力度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赣州也在全力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王松说,赣州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它的发展和建设也引起了全国文艺家、文学家等各方面人士和精英的关注,它形成了一种凝聚力。现在到赣州的影视界、艺术界的朋友越来越多,这块土地产生的文学积淀,尤其是革命历史产生的丰厚积淀,引起了艺术界尤其是创作界的注意。对此,他建议,赣州要建立文学创作的机制,引进全国优秀的文学艺术创作者,给他们方便,给他们支持,甚至一些政策的倾斜,让他们更多地、经常地来这个地方,把赣南的文化变成一种文学艺术作品,推到全国各地,让作品本身产生影响。这比单纯的宣传更具影响力。

王松多次踏上这片红色土地,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也有自己的一些担忧:赣南的年轻人似乎对赣南革命历史的了解不是特别多,兴趣不是太大。他建议,大力弘扬苏区神应该让年轻人对生长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种自豪感,让他们明白赣南人民群众特别是先辈们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他们的后是自豪的。要将赣苏区振兴发展的重任落在他们身上,让他们来弘扬苏区文化。(记者温居林)

【人物档案】

王松:1956年出生,祖籍北京。中国作协会员,现为天津作协专业作家,一级作家。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当代》《花城》《钟山》《中国作家》等国内各大文学期刊中发表长、中、短篇小说作品700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食色》《落风的街》《欲望如歌》《欲望都市》《春天不谈爱情》《午夜阳光》《浮·游》《歌·谣》《蛾的飞翔》《动机》《从良》《红》等10余部,出版中短篇小说自选集《阳光如烟》《王松作品集》(四卷)等。

文章关键词:
分享文章到
扫码浏览